生命的泡沫

“如果我们不首先承认现代文明是一场针对所有内心生活的普遍阴谋,我们就无法理解现代文明,”乔治·贝尔纳诺斯于1946年在其备受推崇的著作《法国反对机器人》中写道。这句话被广泛使用,甚至成了一句口头禅。在这本书出版80年后,它依然意义非凡。它质疑我们的生活方式,因为如果我们看到各种形式的内心生活正在消退,被那些攫取所有生命权利的技术科学所淹没,我们就很难理解是什么驱动了这一进程,并使其成为必然。那么?我们是否还能在内心生活中寻求庇护,像反叛者一样反抗这个只热爱外在世界、被推向极致的情绪化进程、扭曲生活、使它们变得千篇一律、如同幽灵般的世界呢?

如今,生活正被情绪所侵蚀。情绪已无处容身。情绪主宰着世界。我们必须让它们自然流露,等待它们,承载它们,理解它们,接纳它们,尊重它们,并赋予它们自由。我们生活在情绪的统治之下,情绪将自己强加为人类唯一的真理。如今,那些无所不在的专家们鼓励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前进。“这对你有好处!你必须摆脱这些枷锁!你必须在躁动不安的风暴中找到平静,让你的情绪尽情释放……”如今,只看到症状却无法做出正确诊断的情况屡见不鲜。这触及了疲惫不堪的社会的一个特点,他们对自己感到厌倦,永远不知道如何自我改造;他们不再知道如何质疑自己。那样做太过分了。他们降低尺度,因为他们缺乏勇气。预兆在某种意义上启迪了我们,我们不得不适应:圣人已不复存在!他们真的存在过吗?热衷于价值观的人、受过教育的人、诚实的人(他们的遭遇让布波族人会心一笑1 )也犯了错误。我们追寻诚实人的尸体。我们发现了一些不诚实的人,所以我们得出结论,诚实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一个人不能再诚实,或者只能不那么诚实,而且这个例子只能把人推入歧途。模范,在示众!由于所有这些原因,我们决定必须拒绝教育和礼仪的指令......我们向冷漠、个人主义和社群主义敞开了大门...... 70 年代的老师知道这一点:在他的课堂上,如果有一个捣乱的学生,就必须加以管束,因为他会带动其他学生一起捣乱。我们所看到的作为孩子的东西塑造了我们。我们都认识一些在我们年轻时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因为他们比我们更勇敢,因为他们说话更大声,所以和他们在一起让我们感到自由。我们任由情绪左右,在我们看来,情绪是我们内心最强大的传感器。我们对这些令我们眼花缭乱、放纵自己、超越我们想象的人,产生了一种沉迷。坏榜样污染了群体。我们所见的,塑造了我们。克洛岱尔曾说过“倾听的眼睛”。在这个自由驰骋的世界里,所有感官都变得警觉起来。我们的感官拼命地追寻意义!我们的信念崩塌,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宇宙,陷入泥潭。我们开始相信不可能之事。我们固执己见,追求某种浪漫主义,直到情绪扼杀灵魂,灵魂在震耳欲聋的沉默中哭喊着孤独。

https://unsplash.com/fr/@seeker

乔治·贝尔纳诺斯写下这句充满预言性的文章,以及他那句谴责现代世界图谋消灭内心生活的可怕话语时,他究竟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所说的“内心生活”究竟指什么?毫无疑问,是寂静。自由,也是它的图腾。一切与周围世界常常无用的喧嚣相对抗的事物。贝尔纳诺斯唤起了一个亲密而珍贵的世界,在那里,自然和文化提炼并磨砺着每个人的独特性。这并不是要禁止那些打开灵魂之门的情感,剥夺我们自身的情感就等于剥夺我们人性的一部分。在过去,教育教会我们筛选自己的情感,发现那些有价值的情感,那些能够强化灵魂并使其与其他灵魂相遇的情感。这才是关键所在: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人。 “因此,我们发现,文明礼貌包含三种元素,您肯定能区分它们:仅以习俗的名义才应知晓和尊重的习俗;基于我们自然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心理习俗;最后,渗透于良好举止之中并赋予其最高意义的道德美德,”安东尼-达尔梅斯·塞蒂朗日神父在1934年写道。2他还补充道,“纯粹形式主义”的文明礼貌毫无意义:“真正的文明礼貌完全是另一回事;它以道德为基础,而在我们这种源于福音的文明中,它以基督教道德为基础。” 这恰恰概括了教育的深远目标:传承并使其为人所爱。塞蒂朗日神父继续说道,他的目标是将天地再次连接起来:“真正的圣人必然彬彬有礼,因为他德高望重,睿智睿智;因为他感人至深,又自尊自爱。超自然之物,将自身嫁接到自然之上,希望自然完美。它本身也使自然趋于完美。” 所有这些道德,一门关于洞察力和意志力的科学,通过限制年轻人前进的道路,为年轻人树立了无限的理想。权威在这里占据主导地位3 :它被证明有助于“提升”年轻人。拉迪亚德·吉卜林的诗歌4对此进行了抒情的诠释。这门科学并不自诩为科学,它以情感为手段而非目的,在日常生活中触及灵魂并进行修复,这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我们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贝尔纳诺斯如此清晰地定义的现代文明,他是否预见到了它将不再具有文明的本质?当它放弃传承,开始扼杀内心生活之时。这种文明扪心自问,它怀疑,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它还想说什么?如果道德价值观未能保护我们免于禽兽般的行为,谁来保护我们?我们本应换个角度思考,认识到战争自古以来就存在,它源于那些缺乏或扭曲道德价值观的人,最终,正是我们的道德价值观让我们得以在这样的炼狱中生存。这么说来,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文明、我们的道德价值观未能保护我们免受苦难和耻辱?因为,我们早已梦想着一个没有苦难、没有耻辱的世界!20世纪末,一位法国歌手高呼:“为了享乐!”,想要征服人群!享乐占据了广场,在天使般的氛围下抹去了一切存在。由此,相对主义的统治开启。一切都值得,因为我们被奉为绝对美好的东西始终未能实现。善与恶交织成疯狂的舞蹈。道德使灵魂升华,享乐则扼杀价值,劝阻价值,模糊界限,最终阻碍成长。忘记事物的目的会美化失去意义的根源。没有善恶,这种美妙的感觉不再有禁令,一切都被允许,我们如神明般自由。这种自由的感觉不是自由,而是令人陶醉,令人陶醉……这种自由的感觉实际上只是权力,是权力的残余。享乐之王强加了它的法律,它的正义,它的模仿……一点一点地,它把每个人变成了每个人,而没有人注意到。在允许每个人过自己的生活的借口下,它迫使我们变成未分化的岩浆。在清除这些包裹着我们未来的旧弹药筒的借口下,我们创造了令人眼花缭乱而无用的新奇事物。价值观的完全颠倒。文明使我们能够通过遵守共同的规则和共同的文化来实现满足;新文明开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善恶不再被先验地定义,也不再表达行为的真相。乔治·贝尔纳诺斯并未预见到这种文明的眩晕正在逼近,但一如既往,他非凡的直觉促使他谴责内心生活的丧失,这种丧失攻击并冒犯了他,甚至可能是致命的。因为一点点人性的消失并非好兆头。天主教徒以独特的视角看待世界。通过与耶稣基督的亲密关系,他感知到上帝对他的期望。这种独特性赋予他把握世界并拥有它的合法性。真理赋予的力量体现在那些宣称拥有它的人身上。

https://unsplash.com/fr/@callumskelton

直到最近,最多几十年前,法国人身上都具备这些品质:受过良好教育、举止得体、优雅(绝不以衣着昂贵为标准)以及关爱他人。正如塞蒂朗日神父所说,关键在于“培养”能够展现基督教道德价值观的人。这些价值观或道德美德在席卷法国的大规模反天主教运动之后依然延续至今。即使没有上帝,这些道德美德也在天主教的土壤上生长,无法逃脱。但现在,它们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窜,没有目标。在此之前,人们用传统和经验主义来处理问题;人们认定只有创新才能带来进步。进步,这个伟大的当代神话,在这里找到了一种意想不到且不可剥夺的燃料。一种永恒而不知疲倦的创新,通过广告宣传,吸引着渴望同一种事物或其变体的大众。社会主义者和资本家梦想的伟大进步!,最终都落入了最荒谬的消费主义的泥沼之中!道德价值观的丧失,让我们失去了灵魂。我们不再珍视它,回避它,甚至不再提及它,它枯萎了,不再展现任何生命力。由于每个人都以同样的方式行事,人们养成了认为这样做是好的习惯。个人主义导致了无节制的模仿。道德价值观迫使每个人相互理解、欣赏和适应;我们拜倒在长辈的脚下,这迫使我们谦卑自己;在这个血统中,每个人都通过展现自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这种展现源于一种根植。如今,我们认为自己正在“创造”自己的生活。剩下的只有新奇,至少是我们冠以这个标签的东西,因为我们知道,世上并没有多少新思想,而更多的是旧思想的新载体。灵魂以及代表其传送带的独特性继续被忽视。社交网络强加的规则比旧的道德准则更为严格,每个人都争相效仿,因为它们是新的,而且它们不断更新,使其更具吸引力。在那里,个人主义传播着并非基于任何真理的准则和态度,但它们以光速传播,并在其追随者的数量中找到其真理。我们追随它们并非为了重拾真理,而是为了融入一个社群。这种行为正在成为一种习惯,Z世代无法容忍哪怕一丁点的批评,他们只有在决定弥补时才会做出补偿,他们为“是”或“否”而激动,他们把拖延当成了生活的艺术……因此,为了生存,人们必须抱怨。自恋给现实蒙上了一层新的面纱。受害者取代了英雄,英雄是父权制的产物。禁止越来越被禁止。如今,许多圣人会被视为折磨者,因为他们强迫人们去他们不愿去的地方。而我们告诉你,圣人已不复存在!正统哲学家伯特兰·维尔热利(Bertrand Vergely)如此定义这种创伤:“这一代人需要依靠基本原则,但基本原则并未得到尊重。他们所依赖的基础并不明确,这产生了恐惧。”

不难理解,模仿会摧毁自由,因为它会用那些独立性尚待考证的有影响力人士的善意取代自由意志。没有自由,爱很快就会消失。它正在消逝。它仍然可以在男人和女人的口中被听到,但它不再颤动,不再闪耀,它变得扁平,它萎缩……就像现代文明使用的许多词语一样,它最终甚至会表达出与人类几个世纪以来赋予它的意义相反的含义。控制情绪将成为所有政治的关键,而不是公共利益。现代文明将按照它长期以来所熟知的方式发展:它将迫使人们表达自己的情绪,展现自我,以便限制和伤害它们。我们将通过定义什么是值得渴望的来控制情绪。我们已经通过创造无用或徒劳的物品来控制消费主义的欲望。被连根拔起的人将吞食任何提供给他们的事物,因为任何传统文化都无法再挑战他们的品味。这个社会嘴上只挂着“多样性”二字,眼睁睁地看着世界上近一半的语言消失,却无动于衷。如今,在校园甚至大学里讲的法语听起来更像是洋泾浜杂烩,而非真正的母语。它毫不在意,只把词语当作广告手段,一个词接一个词,一个词接另一个词。词语,如同一切事物一样,必须不断更新。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一切都在流动。我们再也没有时间去适应它们,更没有时间去扎根,因为速度和新鲜感至高无上。雷金纳德·加里古-拉格朗日神父被一些人视为20世纪最伟大的神学家之一,他认为道德美德是稳定而习惯性的倾向,引导人们在日常行为中向善。它们丰富了人类的能力,使人能够按照受信仰启迪的理性行事。这些美德:审慎、正义、坚毅、节制,通过践行它们,通过它们所施加的纪律,以及它们所给予的喜悦,满足了灵魂,使其更加坚强,并在人生的考验中给予了导师。对于多米尼加修士来说,道德美德只能被理解为以神学美德为支撑。逆境中的上帝之助,以及在欢欣雀跃时对上帝的感激,都建立在这些道德美德之上,而这些道德美德又以神学美德为基础。

https://www.instagram.com/gustartsan#

当我们活在自己的表面时,灵魂的真正死亡才会发生。一个白痴或一个穷人,如果承载着道德价值观,就既不是白痴也不是穷人 5 19世纪圣叙尔比斯教堂的本堂神父阿贝·阿蒙描述了两种道德风暴:“这些风暴有时来自外部,有时来自内部。外部风暴:这些是令人心神不宁的事情,令人不知所措的挫折,令人动摇的坏榜样,口舌之争,意志和性格的冲突,以及各种各样的尴尬。内部风暴:这些是激情、骄傲、情欲、贪婪,它们在不知不觉中摧毁灵魂;还有反抗的感官,折磨人的欲望,失控的想象力,以及在无用的想法、空想的恐惧或徒劳的希望中消散的心灵。” 学会挖掘自己最深切的渴望需要不断的练习,以防止犯错,但获得的经验会在失败后安慰一个人,并让他重新振作起来。在一个随着它不断创造的成瘾节奏而振动的世界里,它使用美德被颠倒过来,改变了词语的含义,使其失去实质,因此保持“清醒”至关重要(不要将其与“觉醒的偏差”混淆,后者是切斯特顿所说的“基督教美德疯了”的新证据)。我们拥有灵魂之门,我们可以自由地打开或关闭它。“那么,是什么造成了我们内心的贪婪和无能呢?如果不是因为人类曾经拥有真正的幸福,而现在他只剩下它的痕迹和完全空洞的痕迹,他徒劳地试图用周围的一切来填补它,从不存在的事物中寻求他无法从现在获得的帮助,但这些事物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因为这个无限的深渊只能由一个无限且不变的物体来填补,也就是说,由上帝本身6。 7的地方。一旦体验过,就没有人会忘记它。在那里。我们有责任展现这种无限性,使其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我们不再向外寻求内在的栖息。如果我们必须活着,就必须像一个反叛者,因为我们必须时刻警惕这个世界,它以其对喧嚣和粗俗的追求挑战着我们的内心生活。为了确保贝尔纳诺斯的恐惧不成为现实,重新发现道德美德至关重要。不再在生活的泡沫中浮沉。

  1. 在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播出的这个节目中,我们不禁疑惑:这些被邀请来的知识分子难道如此脱离现实生活,还是仅仅是空想家?我们同情这些一生中从未遇到过诚实人的人。他们的生活多么贫乏庸俗! https://youtu.be/6WJbxEOYqQE
  2. 真正的良好举止。 Belle Epoque的旗舰手册:上个世纪关于基督教学校兄弟的礼貌和良好举止的观点。版本诚实的男人。
  3. 请参阅以下关于权威的文章:为什么如此憎恨权威?以及关于权威
  4. 诗歌如果.
  5. 伟大的波德莱尔在他那首崇高的诗歌《赐予你》塞尔日·雷加尼对此作了精彩的诠释,但作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代的产物,我们已经感觉到,仅仅是美德就让他幻灭了,他不明白诗人为何如此执着于美德。他本应扪心自问:像查尔斯·波德莱尔这样将美德与他惯用的毒品——葡萄酒和诗歌——相提并论的人,也一定也曾大量实践过美德,并从中看到了至少可与他钟爱的毒品相媲美的浩瀚
  6. Blaise Pascal。主权片段良好n °2/2↩
  7. 圣奥古斯丁(354-430)。论基督的降临,讲道19。“弟兄们,我今天听到有人抱怨上帝:‘主啊,这世道多难熬啊!这世道多难熬啊!’……不改正自己的人,岂不比我们生活的时代难熬一千倍吗?你们这些贪图奢华、虚荣的人,你们这些贪婪无度的人,你们这些想要滥用欲望的人,你们将一无所获……弟兄们,让我们医治自己!让我们改正自己!主来了。因为他还没有显现,所以人们嘲笑他;但他很快就会来,到那时就不再是嘲笑他的时候了。弟兄们,让我们改正自己!一个更好的时代将会到来,但不会属于那些生活恶劣的人。世界已经在衰老,正在走向衰败;而我们,我们会再次变得年轻吗?那时我们还指望什么呢?弟兄们,让我们不再指望福音告诉我们以外的时代。这些时代并不坏,因为基督是来了!如果我们觉得这些事艰难,难以熬过,基督就会来安慰我们……弟兄们,日子一定很艰难。为什么呢?这样我们就不会在世上寻求幸福。我们的解药是:今生必须激动人心,这样我们才能依附于来世。怎么做呢?听着……天主看到人们在欲望和世俗的忧虑的掌控下痛苦挣扎,这些忧虑正在扼杀他们的灵魂;这时,天主就像医生一样来到他们身边,为他们带来解药。

了解有关 Emmanuel L. Di Rossetti 博客的更多信息

订阅以将最新帖子发送到您的电子邮件。

发表评论

该站点使用Akismet减少不需要的。了解有关如何处理来自评论的数据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