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曼纽尔·迪罗塞蒂的旅行日记
弗朗索瓦·拉加德的悼词,他是恩斯特·荣格25年的挚友,也是他的摄影师,他执导的电影《红与灰》就是一个见证。弗朗索瓦·拉加德于2017年1月13日去世。继续阅读
疼痛是指攻击行为中通过身体影响个体的“负面”感觉。这个词用于描述局部攻击,强度各异,而“痛苦”则指整个个体的体验,其深度和个体存在都受到影响。《医学伦理学:从医疗责任到道德义务》。Fayard出版社。继续阅读
十二世纪修道院祷文:主啊,求祢教导我,善用祢赐予我工作的时间……求祢教导我,将急躁与迟缓、宁静与热情、热忱与平和融为一体。求祢在工作之初帮助我。求祢在劳作之时帮助我……最重要的是,求祢亲自填补我工作中的空白。继续阅读
比起我们自身,我们拥有什么更重要。在嫉妒的驱使下,我们错误地认为,我们拥有什么就能定义我们是什么。继续阅读
现代理论的存在理由在于混淆人的本质,从而使人对自己产生过度的信念,他们探讨了这种永久性的混淆。这种永久性的混淆运用了西蒙娜·德·波伏娃对人生的思考。永久性的混淆、根除、幼稚化……我们必须告诉人类,他继续阅读
“我不想死,不,我不想死,我也不想死;我想永远活着,永远活着;活出我,这个可怜的我,活出我今天在这里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我的寿命问题会继续下去。
叶芝说:“当我想到我读过的所有书籍,我听过的所有智慧话语,我向父母表达过的所有忧虑……我曾有过的所有希望,在我看来,所有生命,放在我生命的天平上,都是为某些事情做准备。继续阅读
“宣称生命荒谬,就等于说它永远不会有意义。宣称生命模棱两可,就等于断言它的意义永远不会固定,必须靠努力才能获得。”* 这是一种令人敬畏的无力宣言,披着权力意志的外衣,或者说,嫉妒如何主宰、掌控着生活。这句话继续阅读
帕斯卡的这段话,承认并强迫我表达亲密:“当我考虑到我生命短暂的时间,沉浸在前世和后世的永恒中,我所填充的,甚至我所看到的小空间,迷失在我所忽略的和忽略我的无限广阔的空间中时,我害怕并惊讶地看到自己继续阅读
今天早上,我偶然读到*——字面意义上——托尔斯泰《忏悔录》中的这段话,它简直是一部奇迹,恰如其分地预示了七年后创作的《伊凡·伊里奇之死》:“起初,我以为这些都是毫无根据的、不合时宜的请求。我以为这一切都是众所周知的,如果……继续阅读
互联网、报纸、电视等各种媒体都在展示个人经历,并试图以此作为参考。这种不雅行为建立在价值观的颠倒之上。它首先、无处不在地建立在“同一性”的理念之上。“同一性”的理念认为:“我经历过这样的事,我的经历反映了一种普遍的感受。我想表达的是……继续阅读
看完《生命之树》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想写关于这部电影的文章。我内心深处有两股力量在冲突。我被其中的诗意和沉浸其中的极乐状态所征服,却又害怕触动这部作品的表面。我完全沉浸在这部电影的神秘感中,以至于继续阅读
“史蒂夫·乔布斯 1955-2011”,2011年10月5日苹果官网上写道。直到最后,这独特的签名,简约、优雅、有效。他的签名。这位美国商界领袖的去世引发的轰动让全世界大吃一惊。稍稍,人们开始拿他与夫人进行比较,继续阅读
一年即将结束,我们常常会偷偷地回顾过去。别拖得太久。你永远不知道有多少你强迫自己埋葬的东西可能会再次出现,比如网上那些即兴的、粗鲁的、令人恼火的弹窗广告。你可以做的练习是继续阅读